首页 政协概况 政协领导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委员名录 文件资料 领导讲话 学习园地 政协年鉴 大事记 理论与实践 书画院
首页>>副刊>>正文
张澜故居揽胜
2016-09-22 15:01:53 来源:

                                                     (散文)                鲁川
    春至人间,春暖花开。感受着春的气息,一行驱车前往张澜故居。沿途但见花繁叶茂,田舍精致,农人忙碌,风光宜人。
    张澜故居位于西充县莲池乡观音堂村张罐沟,距南充市49公里,距西充县城13公里。这里依山傍水,水土肥美,如诗如画,是个十分美丽的地方。中国近代名人、一代伟人、被誉为“川北圣人”的张澜先生,1872年4月2日(清同治十一年二月二十五日)就诞生在这里——一个世代躬耕的佃农之家。
    张罐沟沟深600米,宽200米,呈东西走向,三面环山,地势西高东低,口窄而里宽,从远处眺望,其形宛若一平置的水罐,加之沟内住户均为张姓,故得名---张罐沟。整个张罐沟,恰似一张浑然天成的交椅。这一代乡风淳朴,民风传统,入仕为官者多,俱贤达清廉。随着对张澜故居的开发和建设,这里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文物遗存已成为西充乃至川北重要的人文景观。
    张罐沟对面,蜿蜒曲折的玉带河清澈见底,圆弧般绕了一个大圈,恰似一条官场玉带缠绕着幽静闲逸的小山村。传说张澜先生儿时经常在河里岸边游泳嬉戏。河对岸是印石沟,沟中有一高约三丈、宽两丈、一大一小两相叠加的巨石,犹如古代王侯印信,想必“印石沟”因此而得名。
    恰逢是周末,车水马龙,游人如织。在张澜故居景区主入口的表方广场上,立有一座高8.3米的表方石,这个高度是张澜先生83岁的标高,表方不仅是张澜先生的字,也象征着张澜先生方正刚直坚如青石的高贵品质。表方石的正面雕刻着“表老者,天下之大老也”毛泽东题写的镏金大字。背面是中国民盟中央副主席张梅颖手书“表里如一,方正做人”的题字。
    入口处不远,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梅园”。 “梅园”位于左侧山间坡地,占地18000平方米,有上中下三个平台。此园林系中央民盟和各省地民盟为纪念张澜先生所捐建。张澜先生一生喜爱梅花,所以园里遍植各种梅花。一到冬天,远看彤红一片,炽烈如火,近赏则见梅花点点,争奇斗艳,清香扑鼻。梅花是“岁寒三友”之一、花中四君子之首,又被誉为花魁。“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诗句表现了梅花的崇高品格和坚贞气节。以“梅”命名,兴建梅园,就是要人们进一步缅怀先生斗雪吐艳,凌寒留香,铁骨冰心,高风亮节的形象,鼓励人们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地去迎接春的到来。
    再往前移步,则是久负盛名的张澜故居。张澜故居是一座“京味”浓郁的复式民居四合庭院,建筑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背靠雕嘴山下,依山而建,坐西朝东,掩映在翠竹苍柏之中。
    由于家乡人民对张澜先生深深的挚爱,经过大半个世纪的沧桑巨变,张澜故居虽略苍老、暗淡,但基本保存完好。解放后,省、县人民政府多次拨款对故居进行维修保护,并和当地政府签定了文物保护责任书。2004年,政府对张澜故居进行了修缮,张澜先生及祖辈生前所用的100多件学习、生活用品等文物已全部归回陈列其中。2003年,“张澜诞生地”被南充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申报国家级。张澜故里现系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民主同盟历史陈列馆”已正式对外开放。人们在这里,既可目睹伟人遗迹,又可寻找民主文化的源头,受益无穷。
    一入庭院,张澜先生的青铜塑像就矗立在天井正中央,昂首挺胸,气势恢宏,其神态仿佛依然在思考着国家大事。张澜故居系典型的川北三合院民居,整个建筑为穿斗结构,木梁青瓦,木楼篱墙,院坝一色青石铺垫,由正院、北院、南院、及牲畜圈四部分组成。正院正面是张氏祖祠堂屋,东西边是厢房,与南房、北房四面围合,封闭而安全,环境清幽,古朴典雅,外围砌着砖墙,墙壁和房顶显得厚重而稳固,别具特色。四合院内房屋之间石板路相通,或小阶梯式路相连。
    故居右侧,有一上百年的古井,青苔爬满井沿,周边野草茂盛,经年泉水叮咚,即使大旱之年也从未干枯过,井口上过去车水的井轱辘至今还留有遗迹。这口古井,不仅养育了张澜全家和左邻右舍村民,也见证了张澜先生刻苦攻读、不断进步的童年。现今依然为前来拜偈的游客提供煮水泡茶、游憩乘凉的便利。
    在故居的左下方,有一方田园,明如镜片,出产丰盛,这就是妇孺皆知的“八亩田”,约7210平方米。其来历是:民国初年,张澜任川北宣慰使,应酬从不开支公费,因而任上欠了一身债,离职时还是母亲卖掉了仅有的八亩祖田才帮他偿清了债务。“八亩田”的故事既彰显了表老为官的清廉,又歌颂了张澜母亲伟大的母爱和贤母传统的美德,值得后人传承和学习。
    位于表老故居的西面,有一片经年的竹林,四季长青,挺拔秀丽,非常茂盛,誉为“竹林书院”。竹是“梅松竹”岁寒三友之一,同时又是“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古人嗜竹如命,很多名人雅士一生伴竹而居,东坡先生“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乃千古名言。以竹为题,构建的“竹林书院”,充分展示了利用竹资源打造的竹简、竹凳、竹板、竹案、竹篮等各种竹制品,传承了川北竹文化,同时还使人民更加领略了张澜先生“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高风亮节。
    据考证张澜祖辈为湖北麻城孝感乡移民,明末清初数十年间,四川由于战乱、瘟疫及天灾接踵而至,人口锐减,耕地荒芜,朝廷为了解决四川劳动力和生产粮食等问题,采取“移民垦荒”举措,调集包括湖北、湖南在内的十余省移民陆续到四川定居,从被张家人称为始祖的第一代人张志旺算起,传至张澜父亲张文倬,已为第七代。张澜的先祖,原居现南充市嘉陵区桃源乡(原南充县中和乡)松井湾,太祖张志旺于康熙年间将家业从中和乡迁至此地。1872年4月2日(清同治十一年二月二十五日)张澜先生在此出生,其后又跟随父母亲在这里生活了15年,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极为重要的一段时光。随后,张澜又跟随父母迁居距此不远的永清乡召善沟居住。故居内的田产及房屋即留于其大哥张从善。1952年底张罐沟划归西充县莲池乡。 

    在正堂室内,墙上挂着张氏家族几代人的各种合影照片,从这些已显乏黄的黑白照片中依然可以看出张澜先生孩童时的天真好学以及整个大家庭的和睦相处。在陈列的文物中,有美术作品如张澜先生较为欣赏的《百幅川北饿莩图》等。有张澜先生创作的大量诗歌,其中一首特别引人注目,是他为当时射洪县洋溪镇一衣着华丽、打扮入时的女教师所作:“裁锦锈罗丽绝伦,纷纷装束斗时新。可怜化道贫家女,尚有经冬无裤人。”张澜先生一生不仅自己为官清廉,两袖清风,同时还随时不忘教育下属同仁不安于富贵,力戒奢华。此外,桌面光滑的木制书桌,构造独特的木制梳妆盒,做工精美的木雕笔筒,色泽光亮的玉笔管等,都能给人们以多方的启迪和无限的遐思。
    夕阳西下,登山远眺,但见满山松柏,苍翠欲滴;岩石突兀,巨石峥嵘;苍松翠竹环绕其间,小溪流水淙淙不断,伸手可掬。置身其中,你会感到一种淡泊与崇高,由下而上,慢慢升腾。仿佛世间万物,都不复存在。惟有伟人精神,一如这和煦的阳光,融融照射,整个张澜故居愈发显得令人肃然起敬!……

鲁川:男,四川省作协.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诗作散见《诗刊》《星星诗刊》《诗歌月刊》《四川文学》等全国各报刊1000余首,曾多次在全国文学大赛中获奖,作品入选《实验诗选》《2006中华诗歌读本》《2006中国最佳网络诗歌》《2008中国最佳网络诗歌》《2007-2008中国诗歌选》等选本,曾荣获《都市作家报》“2002-2003全国十佳诗人”、首届“诗国杯”“全国十大抒情诗人”称号,出版诗集《消失的村庄》。现供职于四川西充县文化馆637200。系西充文艺研究会主席、西充县作协副主席、《西充文艺》主编、市县政协委员

Copyright 2006-200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充市委员会
地址: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西河中路37号 电话:0817-2803113
备案号:蜀ICP备060211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