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概况 政协领导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委员名录 文件资料 领导讲话 学习园地 政协年鉴 大事记 理论与实践 书画院
基层“三公经费”需强化公开透明管理机制
2013-01-10 09:15:18 来源:南充政协网
    民盟南充市顺庆区总支委员李光才反映,我国“三公消费”数额巨大,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用于“三公消费”的金额高达3000个亿,比教育支出的财政预算还要多。2012年上半年国务院公布的《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强调重点规范“三公经费”, 国务院各部委也打开“三公公开”的大门,选择电视或网络等媒体,“亮相”公众关心的三公经费。尽管这些公开仍有让人雾里看花之感,可“三公经费”毕竟揭开了神秘的面纱,群众总体持欢迎态度。相比国家部委的“亮相”,群众对发生在身边和自己利益息息相关的基层“三公经费”情况,更为关心,反响尤为强烈。
目前,基层“三公消费”存在以下问题:
    一、“三公消费”反映了社会不平等。“三公消费”的本质是特权腐败,这反映了一种社会不平等的现象。一个人如果认为只要是获得了权利,就同时也获得了衣食住行方面的便利和随意使用公共资源的权利,这样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就会背离人民群众对权利的愿望和要求。
    二、“三公经费”脱离监管,群众普遍感觉“够不着”。一方面,普通老百姓没有权力对三公经费进行审查和追究,一般也不具备相应的审查和追究的能力,普遍感觉“够不着”;另一方面,国家虽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依靠纪委、人大、政协,甚至动用公安的力量,监督三公消费,但这些体制内监督手段存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嫌疑,不符合公共管理的原则,群众普遍认为知情权没有得到保障。
    三、“三公消费”尤其是公款吃喝已成一大公害。“吃”,不仅仅挥霍了公款,随意浪费了纳税人老百姓的“血汗钱”,还浪费当事人的时间和精力,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不利于维护当事人的公众形象,不利于净化社会风气;公款吃喝,慷国家之慨,餐桌上的浪费惊人,与我国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格格不入。
    四、“三公消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突出。目前“三公经费”的概念不清晰、口径和标准不够规范,也缺乏权威的调查、统计能准确反映公务接待的费用总量,明显不利于发挥约束和控制作用,一些基层将“三公经费” 转嫁到“其他支出” 项目中,与其他资金混淆使用。
    为此建议:深入推行基层“三公经费”公开和透明管理机制。
    一、定期公布“三公”经费,提升 “三公”经费公开的范围,拓展公开的层次,将“三公”经费公开强化为一种普遍、永久性的行政制度。
    二、细化完善并辅以其他基础性制度改革的配套配合。一方面,进一步细化、完善制度规定,将“三公”经费细化精确到每一个具体账目。另一方面,确保财政公共性的预算制度改革、维护税收法定原则的税制改革。
    三、加强对“三公经费”的监督。在现有立法部门、财政部门内部监督的情况下,进行公开监督,通过社会力量,依靠媒体和公众加强监督。
Copyright 2006-200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充市委员会
地址: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西河中路37号 电话:0817-2803113
备案号:蜀ICP备06021104号